美国想复制“二战模式”;犹太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变成众矢之的
时间: 2025-01-03 23:16:24 | 作者: 环保设备类
二战后美国通过战争崛起,如今面临债务危机,企图通过类似方式收割全世界,其想复制二战模式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美国在历史上从战争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保持中立,通过贩卖军火大发战争横财,在战争各方精疲力尽时参战,战后一跃变成全球第一强国。如今美国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如创纪录的债务不断累积,国债占 GDP 比重不断升高。以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债务上限危机为例,其导火索是朝鲜战争,朝鲜战争致使美国联邦债务迅速接近债务上限。二战后,西方各国从苏联身上找到制造区域性危机来化解自身债务的方式,美国也企图故技重施。
其次,美国霸权主义思维作祟。美国想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美国是一个典型的 “军事进攻型国家”,用战争、经济制裁、文化入侵等多种手段打压其他几个国家。如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充满霸权主义,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并用,试图复制二战模式,在欧亚大陆点燃战火,如在乌克兰问题上不断拱火,试图把欧洲推向战争深渊;在亚洲,美国正策划 “亚洲战争”,戴旭教授指出美国可能策划 “亚洲战争”,美国在亚洲地区不断进行军事打压、外交围堵、经济封锁,试图将亚洲 “中东化”。美国在亚洲拉拢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部署核导弹和军事基地,插手南海问题和北方四岛等领土争端,激化地区矛盾,重塑政治格局。
最后,世界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美国将目标对准亚洲。二战后,经济中心基本呈现向亚洲转移的状态。2008 年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困境一直未得到很好恢复,而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尤其是中国已成为综合国力世界第二、经济体量世界第二的国家。美国认为发动 “亚洲战争” 能获取巨大财富,正如美国在中东地区通过战争牢牢把握石油能源,获得了巨大利益。美国认为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利益当道成为美国的国家准则。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顶级规模的战争,战场遍布全球,几乎所有大国都卷入其中。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大洋洲,61 个国家、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火。在非洲,只有埃及、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三个独立主权国家,其余地区多为欧洲列强殖民地;亚洲当时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只有 12 个,像印度、马来西亚、缅甸等都还是英国殖民地。而像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南非等英联邦的自治领,没有对外宣战权,不能算作独立主权国家。尽管如此,仍有 56 个国家加入到战争中,其中轴心国 9 个国家,同盟国 40 多个国家。
军事行动规模扩大,并在多战场和多地区同时展开,游击战广泛开展,成为反侵略战争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作战形式。二战中有欧洲战场、非洲战场、远东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四大战场。欧洲战场顶级规模,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支陆军在欧洲鏖战,后期又加入了英、美两大陆军强国。东线 万之间,一线 万人,德军在东线 万人左右,加上盟军最多达到过 400 万人,后期规模维持在 200 万人。西线 年开辟,诺曼底登陆时西线 万人左右,盟军登陆成功后,在西线 万人左右,德军则从始至终保持在 100 万左右。欧洲战场作战兵力规模达到 1300 万人左右,总兵力超过 2000 万人,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陆战。
非洲战场规模比较小,德意联军最初在非洲仅保持着不到 10 万人的规模,英军兵力也始终没超过 20 万人。1942 年底随着英美盟军在北非登陆,盟军在非洲战场的军队规模超过了 50 万人,轴心国也向非洲增兵到 30 万人左右,加上双方的海军和空军,非洲战场的规模在 100 万左右。
远东战场最重要的包含苏联远东地区、中国战区以及东南亚战区。在苏联远东和中国东北地区,分别部署着 100 - 120 万远东苏军和 100 万日本关东军,到 1945 年苏军兵力增加到近 200 万人,日本关东军数量下降到 70 万人。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规模保持在 400 - 500 万人之间,日军在 100 万 - 120 万人左右。加上东南亚的英美盟军和日本军队,远东战场规模在 800 万人左右。
太平洋战场是二战顶级规模的海上战场,日本陆、海军的兵力投入在百万之上,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入了近 200 万人的兵力,太平洋战场规模在 300 万人以上,双方投入的各型军舰总数在 2000 艘左右。
是一场现代化战争,各国使用先进武器装备,提高了杀伤力和效率。同时也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不同国家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加剧了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二战中各国研制出很多先进武器,如德国的 StG - 44 突击步枪,射击准度高、火力迅猛、连发后坐力小,是世界上第一款突击步枪;MG - 42 通用机枪射速快,可靠性强、压制能力高,被称之为 “希特勒电锯”;美国的 B - 29 轰炸机一次能够携带 9 吨弹药,机身上还装有机关枪和机关炮;苏联的 T - 34 坦克是最受喜爱的中型坦克,被许多军事专家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好的坦克。此外,还有英国的各种战斗机、美国的 P - 51 野马战斗机、航母等先进武器装备。
战争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成立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了一些国际规则和制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45 年 10 月 24 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内的五大常任理事国有:美利坚合众国、俄罗斯联邦、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共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为英语、法语、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此外,还有世界工会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在二战后成立,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黑皮肤的犹太人在埃塞俄比亚地区生活了数千年,然而他们却一直得不到广泛的认可,如今更是面临着严重的种族大危机。
关于黑皮肤犹太人的来源,主要有传说故事和史学家的推测两种说法。传说大约 3000 年前,埃塞俄比亚的示巴女王听闻以色列所罗门王 “美貌与智慧并重”,前去拜见,两人一起生活半年后女王怀孕回国,生下男婴长大后回到以色列 “认祖归宗”,其后代繁衍出了黑皮肤的以色列人。史学家则认为是古代亚述帝国等国家战乱崩溃,一些以色列人逃亡到当地,与当地人通婚后形成的民族分支。
在过去的上千年里,黑皮肤犹太人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与当地黑人信仰不同,冲突不断,还因信仰问题被许多国王没收土地财产,流放到偏远地区。部分人为生存被迫更改信仰,这在其他犹太人看来是不可原谅的。他们不仅在外族面前受此对待,在犹太族中也不被完全认可,很多白人犹太人对他们的身份表示怀疑。
以色列建国后,虽因外部原因被迫承认了他们的身份,但仍有大量白人犹太人不认可他们。这些黑皮肤犹太人在以色列也得不到平等对待,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以色列当局曾拒绝黑皮肤犹太人的献血行为,宁可血库空空也不接受他们的血液。此外,当局还强制黑皮肤犹太人女性接受安宫黄体酮制剂,这是一种长期避孕药,剥夺了他们的正常生育繁衍能力。目前,黑皮肤犹太人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以色列的哈瑞迪犹太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他们崇尚过去,坚持,严格遵守犹太教规。为避免被世俗影响,他们不和世俗犹太人混居,尽量与外界隔绝,只上宗教学校、只看宗教报纸,只研究教义,只生小孩,靠以色列政府拨款和其他犹太人养活。
哈瑞迪犹太人给以色列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他们能够免于服兵役,这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引起了争议。2013 年以色列政府强令他们服兵役时,他们上街抗议,与警察发生冲突。其次,哈瑞迪犹太人拿着政府巨额补助建立宗教学校,学生只学习教义,毕业后没有工作技能,无法融入正常社会。有的人甚至到了 35 岁还因无法养活自己而回到宗教学校混日子拿补贴。最后,哈瑞迪犹太人的生育率高达 7.1,是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群体。养小孩由国家负责,他们只管生。而且他们靠以色列养着,却最仇恨以色列,认为以色列的再次立国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此外,他们在法庭之外建立宗教法庭,管理犹太人的婚姻问题,这中间还包括世俗派犹太人,导致女性在婚姻等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他们的社区禁止车辆和其他犹太人群进入,禁止上网,男女不平等现象严重。
随着哈瑞迪犹太人人口比例的增加,目前已达 100 多万人,未来可能对以色列的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反犹太主义在以色列冲突后在欧洲激增。欧洲各国政府在应对反犹太主义和保护之间有困惑。在整个欧洲,反犹太主义事件的发生率助长了恐惧气氛,并促使一些人隐瞒自己的犹太身份。
法国自 10 月 7 日以来,几周内反犹太行为就超过了去年记录的人数。英国跟踪反犹太主义的团体报告了自 1984 年开始记录犯罪以来 35 天内的最高总数。德国联邦机构核实的反犹太主义事件比去年同一周增加了 240%。伦敦警方收到的反犹太主义和恐事件报告都有显著增加。意大利、荷兰等国也出现了大量反犹太主义事件。
面对这一情况,欧洲各国政府在如何打击反犹太主义而不限制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矛盾。法国试图全面禁止亲巴勒斯坦的活动,被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推翻。英国政府也出现分歧,有人指责警方对抗议者过于宽容。德国许多地方当局禁止亲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但也引发了抗议者和防暴警察之间的冲突。
犹太人成为众矢之的是有历史原因的。历史上犹太人 “前科累累”,如在埃及垄断医疗抬高药价。据圣经记载,犹太族被埃及人收留后,却在学习当地医术后垄断了埃及的传统药材及医疗机构,肆意抬高药品价格,引起埃及人民的抗议,最终被赶出埃及。
在一战后德国,犹太人也趁火打劫放高利贷。德国战败后物资短缺,犹太人却做起投机倒把的生意,哄抬物价,甚至有传言称他们掌控德国金融市场,强行超发货币,导致德国马克疯狂贬值,通货膨胀严重。
如今,在巴以冲突中,以色列的行为让犹太人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引起全球公愤。全球多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犹,犹太人成为了众矢之的。不少犹太人直言现在的恐怖感觉就像在纳粹大屠杀的时候。新的反犹主义在西方世界盛行,反以势头渐盛,在美国和欧洲,侮辱性、充满敌意的言论随处可见,暴力性的打砸行为也屡屡发生。
近期,美国众议院以高票通过了 “反犹太主义意识法案”。这一法案旨在打击美国大学校园抗议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对加沙人民种族清洗的运动,以及回击全球反犹太主义的声音和行动。然而,该法案的通过显示出犹太集团掌控了美国议会政治,打破了政治生态平衡,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此法案核心内容是不准反犹,甚至连接触反犹的人或事都可能被定罪。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也给维系美国社会的基督教信仰给予了非法否定,损毁了美国的立国之本。同时,法案的通过使犹太资本从 “影子政府” 跳到前台,加剧了美国国内矛盾,让美国国内的反犹力量目标明确,集中火力对犹太资本实施精准打击。此外,该法案也会对犹太群体的 “三观” 产生巨大冲击,犹太人将被视为另类 “特殊群体”,面临全世界的过度关注和审视,普通犹太群体可能陷入迷茫和无助。
二战期间美国对欧洲犹太难民政策消极,助长了纳粹的嚣张气焰,使众多犹太难民无法逃脱纳粹魔掌。
1933 - 1937 年,美国对纳粹反犹造成的难民问题并不是很关注,采取尽量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罗斯福及美国国务卿赫尔对犹太难民的态度表明美国在犹太难民问题上是消极回避的。
1938 年之后,美国政府虽然对纳粹政府的反犹行动进行了多次公开谴责,还同 30 多个国家召开了解决难民问题的会议,但就没有达成任何对犹太难民有实质帮助的结果。美国严格的移民限额体系也对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使许多本可以逃出纳粹控制的犹太人没办法进入美国。
美国的这种消极政策一方面助长了纳粹的嚣张气焰,使纳粹在迫害和屠杀犹太人时没有遇到任何外力的阻碍而无所顾忌;另一方面,使众多本可以逃离纳粹魔掌的犹太难民没有生存下来。战后,由于美国的移民限额体系未将知识难民列入限额范围,很多欧洲犹太知识难民在纳粹时期得以迁入美国,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美联储降息未达预期目标,美国可能考虑发起战争或收割本国犹太财团来解决债务危机。犹太人控制着美国超过 80% 的财富,有几率会成为潜在的牺牲品。
当前形势下,美联储的降息举措似乎并未实现其预期目标,反而可能对犹太财团或犹太人造成重大影响。美国被迫降息,并未达到其全球收割的效果,尤其是在对中国的策略上,并未如愿以偿。面对庞大的债务负担,美国可能考虑发起战争,以此填补财务漏洞。然而,在中国的强大实力面前,美国并未采取直接军事行动。既然无法通过外部手段处理问题,美国可能转而寻求内部解决方案,即收割本国的犹太财团。在这种情况下,最危险的群体可能是犹太人,历史是否会重演,我们将拭目以待。